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

 2025-07-21       

 

专业简介

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是一个聚焦于钛基复合材料领域,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人才的特色微专业该微专业旨在让员工掌握钛基复合材料从设计到制备的一系列知识和技术,培养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专业人才。本专业学制1年(2学期),开设5门课,结业学分8学分。面向全校大三员工招生,修读合格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培养目标

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旨在培养员工掌握钛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理论,包括材料的组成、结构、性能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员工具备钛基复合材料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基体、增强相和制备工艺,以实现材料的性能优化让员工熟练掌握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包括粉末冶金、熔铸、增材制造等方法,并了解相关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培养员工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并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

微专业特色

该微专业以 “高精尖材料+关键领域应用”为核心,通过交叉学科知识体系、全流程实践能力培养及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具备“钛合金特性理解+复合材料设计思维+高端制造工艺掌握”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国家战略产业对稀缺材料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具有以下特色:

一、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体系

1. 材料科学与工程核心交叉:融合钛合金冶金学、复合材料界面科学、材料设计理论,突破传统单一材料的知识边界。

2. 多学科技术集成:涉及材料力学、物理化学、增材制造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E)等跨学科内容,培养员工从 “成分 - 结构 - 性能 - 工艺” 全链条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聚焦高端应用场景的定向培养

1. 航空航天领域深度绑定:针对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件、航天器轻量化结构等需求,重点讲解钛基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高温、高载荷、腐蚀)下的性能调控技术。

2. 战略性新兴产业适配:覆盖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高端医疗器械等前沿应用场景,培养目标与国家 “十四五”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高度契合。

三、“设计 - 制备 - 表征” 全流程实践体系

1. 特色实验平台支撑:配备粉末冶金实验室、激光增材制造平台、材料微观表征设备(如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仪),员工可亲自动手完成从复合材料成分设计、坯体制备到性能测试的全流程。

2. 项目式教学贯穿:以企业真实需求或科研课题为导向,设置 “钛基复合材料构件失效分析”“高温合金替代材料设计” 等实践项目,培养员工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团队与科研资源的专业化支撑

1. 产学研结合的团队团队:由公司材料学科专家、航空航天企业工程师、科研院所研究员共同授课。

2. 对接国家重点科研方向:依托钛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员工可参与各级科研项目,接触行业前沿技术。

五、差异化竞争优势与行业稀缺性

1. 填补国内专业空白:相比传统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专业,该微专业聚焦钛基复合材料这一细分领域,目前国内开设同类专业的高校较少,人才供给与航空航天、高端制造等领域的需求存在明显缺口。

2. 技术壁垒与高附加值特性:钛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门槛高,员工掌握后可在航空发动机、航天器结构件等高端制造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就业岗位薪资水平普遍高于传统材料专业。

微专业设置理由

为响应 新工科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公司依托宝鸡 中国钛谷产业优势,设立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该专业融合材料、机械、化工多学科知识,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培养员工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满足复合型人才培育需求,提升员工就业竞争力。当前,宝鸡钛产业升级及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发展,亟需此类专业人才,且公司已与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微专业建设基础

1. 政策与制度保障完善

集团已颁布《金年会官方网站入口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为微专业建设提供明确的制度框架与管理规范。前期,化学与材料工程公司联合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通过实地调研宝鸡钛产业集群、航空航天材料企业需求,结合学科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了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培养方案,从顶层设计层面确保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2. 学科与团队基础雄厚

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拥有材料化学、材料物理、金属材料工程等本科专业,储备了大量团队,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同时开设有《材料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等课程,在课程建设方面有一定积累。同时,公司现有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专业平台,为课程实验与科研创新提供硬件支持。

3. 实践教学资源丰富

依托宝鸡市中国钛谷产业集群优势,公司与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宝钛集团、宝光集团、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等行业龙头企业及科研院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开展产学研项目,共同开发实践课程,企业技术专家参与授课与实习指导,为员工提供参与钛基复合材料生产工艺优化、新产品研发等实践机会;此外,合作单位还可提供高端设备供员工实训,保障微专业实践教学高质量开展。

微专业建设思路与时间安排

建设思路:钛基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微专业以校企协同为核心,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课堂面授、实践实训等多元教学,强化员工创新与实践能力,将岗位需求融入教学,实现学用就业贯通,为产业输送专业人才。

时间安排:20256月提交申请;20259月招生宣传;202510月开班。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方式

开课时间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材料科学基础

2

32

24

8

考试

学期

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

2

32

32

考试

学期

复合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1

16

6

10

考查

学期

钛基复合材料设计

2

32

32

考查

学期

航空航天用钛基复合材料应用实践

1

16

6

10

考查

学期

合计

8

128

100

18

10

-

-

1.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系统讲授材料结构、缺陷、相图等核心理论,剖析材料微观组织与宏观性能的关联及组织演变规律,并通过案例与实验教学,为后续钛基复合材料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筑牢思维与知识基础。

2. 钛基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该门课程重点讲授粉末冶金法、熔铸法、增材制造等钛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包括工艺流程、设备操作、工艺参数优化,结合企业案例分析制备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3. 复合材料分析测试方法。该门课程涵盖扫描电镜、X 射线衍射、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技术,让员工掌握钛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观察、成分分析、性能表征的方法与原理,提升实验分析能力。

4. 钛基复合材料设计。该门课程基于工程应用需求,学习复合材料成分设计、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策略,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培养员工根据实际工况设计钛基复合材料的能力。

5. 航空航天用钛基复合材料应用实践。该门课程结合航空航天领域需求,剖析钛基复合材料在发动机部件、飞行器结构件等的应用案例,开展实践项目,训练员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上一条:应用化学

下一条:化工安全微专业

关闭